2019-2020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学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试卷 答案(更新中)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学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6小题,共72分)
1. 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应该去(  )
A. 北京周口店 B. 陕西半坡 C. 云南元谋 D. 浙江河姆渡
2. 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的显著进步表现为(  )
①已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
②已使用铁器
③已懂得人工取火
④已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3. 懂得人工取火、最像现代人的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山顶洞人
4.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也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的遗址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半坡人遗址 C. 河姆渡人遗址 D. 山顶洞人遗址
5. “民以食为天”。世界上,由我国先民最先培育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 稻、粟、黍 B. 稻、麦、黍 C. 粟、麦、黍 D. 稻、麦、粟
6. 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工具
⑤城市出现。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7. 近年,台湾各党派首脑连战、宋楚瑜等到大陆访问都参拜黄帝陵,是因为(  )
A. 黄帝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 黄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C. 黄帝陵山环水绕风景优美 D. 黄帝炎帝发明了农耕和历法
8. 奴隶社会开始了人类由野蛮向文明的转型;文明时代的第一个社会是奴隶社会。中国历史上,无剥削无压迫的原始社会结束,有剥削有压迫的奴隶社会开始标志是(  )
A. 炎黄涿鹿之战 B. 大禹建立夏朝 C. 刘邦建立秦朝 D. 炎黄阪泉之战
9. 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中央集权制
10.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分别是(  )
A. 前221年、嬴政 B. 前1046年、大禹
C. 前202年、刘邦 D. 前2070年、秦始皇
11. 如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
A. 奖励军功 B. 统一度量衡 C. 奖励生产 D. 推行县制
12.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下列与之有关的史实是(  )
A. 涿鹿之战 B. 商汤灭夏 C. 牧野之战 D. 巨鹿之战
13. 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  )
A. 国人暴动 B. 商汤灭夏 C. 武王伐纣 D. 涿鹿之战
14. 2018年安徽颍上举办第13届管子文化旅游节。管子即管仲,被誉为“春秋第一相”,他辅佐(  )成为春秋首霸。
A. 秦孝公 B. 晋文公 C. 秦穆公 D. 齐桓公
15. 春秋后期,生产力显著发展。这时,促进农业上深耕细作的除铁制农具外,还有(  )
A. 骨耜 B. 青铜器 C. 牛耕 D. 都江堰
16. 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
B. 它出现于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C. 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D. 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
17. 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三个诸侯国不包括(  )
A. 韩国 B. 宋国 C. 赵国 D. 魏国
18. 迄今为止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利簋 D. 青铜爵
1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核心思想是___,以孔子为主要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实行___以后居于主导地位,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
A. “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仁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以法治国”、“尊王攘夷” D. “以德化民”、“无为而治”
20. 二十世纪末,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都江堰修建于(  )
A. 春秋时期的秦国 B. 战国时期的秦国 C. 春秋时期的楚国 D. 秦朝
21. 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  )
A. 开明的奴隶主 B. 新兴的地主阶级 C. 新兴的奴隶主 D. 广大的农民
22.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空框中应填的是(  )
夏→商→西周→ → →秦→汉
A. 西周、春秋 B. 春秋、战国 C. 东周、战国 D. 西周、东周
23. 秦末农民起义中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农民军领袖是(  )
A. 陈胜、吴广 B. 项羽 C. 刘邦 D. 刘邦、项羽
24.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导人和爆发地点分别是(  )
A. 陈胜、吴广;咸阳 B. 陈胜、吴广;大泽乡
C. 项羽、刘邦;巨鹿 D. 项羽、刘邦;大泽乡
25. 下列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的是(  )
①修骊山陵 ②统一文字 ③焚书坑儒 ④统一货币
⑤修建长城 ⑥强征赋税 ⑦严刑苛法 ⑧开拓交通
A. ①②③④⑦ B. ③④⑤⑥⑦ C. ②③④⑤⑦⑧ D. ①③⑤⑥⑦⑧
26. 下列不属于周朝贵族的是(  )
A. 诸侯 B. 卿大夫 C. 士兵 D. 士
27.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西汉的建立者和都城分别是(  )
A. 汉高祖、长安 B. 汉高祖、洛阳 C. 周武王、镐京 D. 秦始皇、咸阳
28. 为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汉武帝设置的专门监察地方官吏不法行为的官员是(  )
A. 刺史 B. 县令 C. 郡守 D. 盐铁官
29. 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西汉统治者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 力倡节俭 B. 休养生息 C. 盐铁官营 D. 以农为本
30. “夏传子,家天下”。这里的“子”是指(  )
A. 荀子 B. 墨子 C. 启 D. 孔子
31. 有人认为,汉初政治制度在继承秦制的同时,又“犹豫不决,进两步退一步”。 文中的“退一步”是指(  )
A. 开始重视儒家学说 B. 完全抛弃法家学说 C. 部分推行了分封制 D. 大杀汉朝开国功臣
32. 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只要人民读一种书。其共同目的是(  )
A. 减轻人民负担 B. 以德化民
C. 摧残文化,实行暴政 D. 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33. 西周的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
A. 西周严格维护奴隶制等级制度 B. 这一规定的意图是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C. 西周的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
34.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 诸子百家 B.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 法家和墨家 D. 道家和兵家
35. 2006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届遗产大会,一致表决通过将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因为该地发掘出了(  )
A. 甲骨文、兵马俑 B. 茶叶、青铜器 C. 甲骨文、青铜器 D. 丝绸、甲骨文
36.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 奴隶制开始瓦解 B. 封建制度确立 C.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诸侯兼并争霸
二、判断题(本题共4小题,共8分)
37. 夏朝、商朝、西周和秦朝的灭亡,根本原因都是它们自身的暴政。______(判断对错)
38.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文明。______(判断对错)
39.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涿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______(判断对错)
40. 战国时期,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秦穆公。______(判断对错)
三、问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41. 1. 李斯2.吕尚 3.犬戎 4.墨子5.董仲舒 6.韩非 7.李冰 8.盘庚 9.蒙恬 10.楚庄王
事件 辅助周武王 提倡节俭 以法治国 迁都到殷 制小篆 灭西周 罢黜百家 修都江堰 春秋霸主 修长城
代号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42. 为巩固统一,秦朝在政治上确立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四、材料解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43. 材料:汉武帝统治时期,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已经相当强大了,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在发展;三是匈奴人不断入侵,边境不宁。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回答: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中所说的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强化中央集权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生活于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元谋人的知识点。
本题以元谋人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元谋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主要表现在已会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懂得人工取火,能够缝制衣服,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相关知识点。
3.【答案】D
【解析】生活在距今(2019年)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生活的范围扩大,能同其他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氏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山顶洞人。他们能同其他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4.【答案】A
【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也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的遗址。
故选:A。
本题考查北京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出现,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距今1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指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中国,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B
【解析】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出现,所以①②③④是正确的选项;这时城市还没有出现,排除选项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始农业的有关内容。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的有关内容。
7.【答案】A
【解析】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故选:A。
本题以近年,台湾各党派首脑连战、宋楚瑜等到大陆访问都参拜黄帝陵为切入点,考查“人文初祖”黄帝主要贡献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人文初祖”黄帝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解析】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我国无剥削无压迫的原始社会结束,有剥削有压迫的奴隶社会开始标志。
故选:B。
本题以中国历史上,无剥削无压迫的原始社会结束,有剥削有压迫的奴隶社会开始标志为切入点,考查夏朝建立。
本题以夏朝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答案】B
【解析】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这些政权名称都源自西周分封制时的诸侯国。
故选:B。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分封制的目的、做法以及作用。
10.【答案】A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掉六国,建立的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故选:A。
本题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间、建立者为切入点,考查秦朝的建立。
本题以秦朝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商鞅变法的措施,但依据分析,只有B.统一度量衡符合题意。
“商鞅方升”属于战国中期的量器。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方升外侧有铭文三十二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鞅”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寸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大良造鞅”就是商鞅。故而这件器物被命名为商鞅方升。从铭文可知此器具是商鞅统一秦国度量衡所规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器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
12.【答案】C
【解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纣王自焚,商朝灭亡。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
故选:C。
本题考查商朝灭亡,知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武王伐纣的史实。
13.【答案】A
【解析】周厉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导致了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出镐京。因而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国人暴动。
故选:A。
本题以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为切入点,考查西周灭亡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周灭亡的相关史实。
14.【答案】D
【解析】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后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最早成就霸业。
故选:D。
本题以2018年安徽颍上举办第13届管子文化旅游节为切入点,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解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春秋时期,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条件的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故选:C。
本题以春秋时期,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条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的相关史实。
16.【答案】A
【解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
故选:A。
本题考查甲骨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17.【答案】B
【解析】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不包括宋国。
故选:B。
本题考查三家分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战国初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18.【答案】A
【解析】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故选:A。
本题以最重的青铜器为切入点,考查司母戊鼎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西周的青铜文明。
1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观点、汉武帝思想上的大一统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观点、汉武帝思想上的大一统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都江堰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二十世纪末,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都江堰修建于”为切入点,考查了都江堰相关史实。
考查了都江堰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1.【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奴隶制逐渐解体,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他们试图通过改革,确立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战国时期的改革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识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关史实,认识变法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2.【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夏朝至汉朝的朝代更替表”,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西周建立;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经过春秋战国的纷争,最后被秦朝统一。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国家的建立的知识点,应把握东周的起止时间。
解答本题应熟记中国历史朝代的更替状况。
23.【答案】C
【解析】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故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农民军领袖是刘邦。
故选:C。
本题以“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农民军领袖”为切入点,考查秦朝的灭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4.【答案】B
【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25.【答案】D
【解析】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有①③⑤⑥⑦⑧。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的相关史实。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解答本题要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
26.【答案】C
【解析】在西周的贵族阶层时,天子为最高一层,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士是统治阶级里最低的一层。士下面就是平民、士兵,平民下面是广大的奴隶。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西周的贵族阶层。在西周的贵族阶层时,天子为最高一层,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周的贵族阶层划分。
27.【答案】A
【解析】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西汉的建立者和都城”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刘邦建立西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历史上的刘邦建立西汉。
28.【答案】A
【解析】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监督朝内的大臣与皇亲国戚,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即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为专职监察官,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
29.【答案】B
【解析】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西汉统治者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为切入点,考查西汉初年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30.【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形成“家天下”的局面。所以“夏传子”中的“子”指启。
故选:C。
本题以“夏传子,家天下”为切入点,考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相关史实。
31.【答案】C
【解析】文中的“退一步”是指推行了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在广阔的领域巩固统治(或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宗亲。西周初期,为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先代贵族、亲戚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故选:C。
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2.【答案】D
【解析】为了强化思想统一和君主专制统治,秦始皇进行了“焚书坑儒”。西汉初期采用的是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使国家经济逐渐强盛起来。到了汉武帝时期,作为雄才大略的皇帝,针对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排斥了其他各家学说。其尊儒和秦朝坑儒的态度截然相反,但根本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强化君主的专制统治。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只要人民读一种书。其共同目的是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故选:D。
本题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思想方面的措施。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的相关历史史实。
33.【答案】A
【解析】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中规定地位高的人用的鼎多,地位低的人用的鼎少,可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故选:A。
本题考查西周的社会状况。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西周时期等级森严的社会特征。
3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罢黜百家”就是废除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罢黜百家”的有关内容。
注意准确识记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35.【答案】C
【解析】将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因为该地发掘出了甲骨文、青铜器。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司母戊鼎是现存最大的青铜器。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等地出土了大量甲骨,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3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本题主要掌握春秋战国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7.【答案】2 4 6 8 1 3 5 7 10 9
【解析】根据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末年,商王纣统治残暴,激起人民的纷纷反抗。周武王在姜尚的辅佐下带领一些小国、部落,向商都进攻,史称“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墨子,他主张“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和“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提倡节俭、尚贤,符合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在盘庚以前,商王朝政局混乱,同时黄河下游经常闹水患,商王朝的统治出现了危机。盘庚继位以后,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并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社会富足繁荣,商王期从此中兴。故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国。秦统一后,秦始皇任命李斯制作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周幽王时,国势衰败,又逢连年天灾,人民流离失所。幽王听信谗言,废王后和太子,公元前771年,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
(8)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周王室衰微诸候不听从天子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强大的诸候,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诸候之间不断进行战争,争当霸主。著名的春秋五霸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或(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使北方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故答案为:
事件 辅助周武王 统一岭南 以法治国 迁都到殷 制小篆 灭西周 罢黜百家 修都江堰 主张仁政 修长城
代号 2 4 6 8 1 3 5 7 10 9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的著名人物和历史大事,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的著名人物和历史大事,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8.【答案】√
【解析】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自比太阳,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建“酒池肉林”腐化堕落,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烽火戏诸侯,导致周朝灭亡。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夏朝、商朝、西周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周、秦朝更替的史实。
39.【答案】√
【解析】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的南部、河南西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夏朝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40.【答案】错。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巨鹿之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故题干说法错误。
41.【答案】×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编制户籍,实行连坐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2.【答案】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秦始皇规定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之下设立三公九卿制的中央政权机构。“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分别协助皇帝掌管全国的政务、军事和监察工作,丞相被称为“百官之长”。“三公”之下设九卿,具体掌管政府和皇室的各方面的事务。三公九卿对皇帝直接负责,皇帝有权对重大事务做最后的裁决,突出了中央集权制的特点。秦始皇把全国划分成36郡,郡设郡守,为一郡的最高长官,总管一郡的政务,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郡下设县,县的长官叫县令,是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一县之内分为若干乡,乡下还设有亭、里等等,构成了一套系统而严密的地方机构。郡县官吏和中央官吏一样,都由皇帝任免,皇帝的旨意可以从中央直达地方,从上到下地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故答案为:
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具体做法: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统治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主要措施与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统治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主要措施与影响。
43.【答案】据材料“汉武帝统治时期,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已经相当强大了,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在发展;三是匈奴人不断入侵,边境不宁。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决第一个问题:颁布“推恩令”,找借口削爵、夺地、除国。解决第三个问题:派卫青、霍去病等北击匈奴。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等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汉的威胁,巩固了边防。
故答案为:
解决第一个问题:颁布“推恩令”,找借口削爵、夺地、除国。解决第三个问题:派卫青、霍去病等北击匈奴。
【解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
第2页,共19页

2019-2020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学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db:内容2]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