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广东梅州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卷+答案,以下展示关于广东梅州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卷+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题(20242)语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2、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题。人工智能写作的最终效果取决于人李斌文学写作首先是一种文字的排列组合游戏,从理论上说,任何文学作品都以语音、词语为基本单位,人工智能写作也可视为信息的排列组合。拥有庞大语料库是人工智能的天然优势,对程序化的数字内容进行排列组合是其属性特长。人工智能的文学写作过程类似于把小孩领进文字积木的海洋,他随手抓起的文字积木按照某种逻辑就能排列组合成若干篇文章,小学作文训练就是让孩子尝试文字排列组合的游戏。尽管人工智能不像人类大脑那么精密复杂,但它只需要简单专一的特长思维就能在特定方面超越人类。这种思维能力并不必然对人类构成威胁,也不一定使其变成比人类更高级的

3、智慧体。因为任何进化都充满变数和巧合,并不完全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线性发展过程,就算基因突变也难以彻底突破种质边界:在生命存在范式方面,碳基生命仍然不能突破碳水化合物的边界进化成其他非碳水化合物形态;在功能方面,哪怕乌鸦已被科学家证明具备一定逻辑能力,经过训练能说会唱,它也无法成为语言工作者和音乐家。超然客公众号基于现代科技的人工智能,得益于数智规则和矩阵逻辑,成为拥有超强模仿条件和能力的存在,但也受限于此。尽管有人说机忆之地是百分百人工智能创作,但其实它是用了约3小时、66次对话提示人工智能生成43061个字符。最后从中复制出5915个字符形成的作品。学者黄鸣奋认为,人工智能在文字排列组合上已

4、远超人类作家的生产速度,但其文学写作时的人为选择还在发挥决定性作用,不论是程序设计还是文本筛选都如此。人类写作遵循并经由“物我文”转化律对文字赋能,讲究神来之笔,追求打破常规,强调个人与众不同的美感,此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人类神秘的碳基大脑天生的特殊性。譬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异曲同工,众多无题风味不同,两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各有千秋。经典作品的价值在于与时俱进,并对既有的文字意义、符号意象、修辞手段乃至语法规则的个性化革新,为人们提供不可取代的情感和思想。目前人工智能无法向内建构起自我世界,没有个体体验,不能经历“物我文”的转化环节,其文学写作是在既有数据库中通过矩阵逻

5、辑和算法规则来选择最优解,想象和赋值的可能性匮乏,只有字字落实、句句完整、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数智修辞,可给予人知识却缺乏情感,有纯粹形式却非艺术创造,一如形似却没有情感和魂灵的雕塑,充满匠气。从写作技巧上看,人工智能写作也未让饱含言外之意的破折号、省略号和感叹号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传神之笔,而这可能恰是决定一篇文学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人类担忧人工智能文学写作,完全可以理解。有观点认为,当人工智能本身成为信息组织者时,人在其功能方面有担忧,在其身份方面会恐慌。也有专家表示,人工智能在运算过程中自主提供了人类既无法言说也无法意会的新型知识,这种在运算过程中生成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认

6、识的不透明性,导致人类无法看透人工智能的运作逻辑,进而担心人工智能会具有自主意识。是否有一天,人工智能会提供一种突破人类认知边界,从未见识过的文学?人工智能依然沿用人类的语言符号系统,这样就算人工智能真的在遥远的将来具有了某种自我意识,一定程度上能理解人类文字的意义,能写作,但不意味着它一定能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人工智能的算法规则和数智修辞使其擅长纯粹的形式,拟人化的语义和对文字的排列组合规则,决定它还将作为人类思维的高级模仿者,依然在人类的写作范式之内提供知识或浅显的快感,充其量是人类文学写作的一种平行样式和补充,不会改变人类文学写作的本质,也无法产生颠覆、取代的效果。人工智能缺乏通用性、灵活性、可解释性和可信赖性。学者赵汀阳指出,人工智能无法回答作为人类思想能力极限的两种“怪问题”:悖论和无穷性。人工智能的高效率是基于人类给定的矩阵逻辑和算法规则,而程序的确定性也给予其明确的边界。在此封闭世界里,人工智能还无法解决不合逻辑和规则的问题。真正的创造不依赖于随意性和偶然性,而是基于有意识的行为目的,需要在破坏旧规则的同时建立新规则。这是人工智能的短板。事实上,人工智能文学写作的最终效果

[db:内容2]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