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微讲之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讲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含解析)试卷 答案(更新中)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微讲之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2讲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一、专题主线
线索1: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线索2: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也改变了人们的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近代以来的技术发展,给人们的劳作与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
线索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大量劳动实践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二、模拟练习
1.下图为出土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统计示意图。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铁制农具制作工艺高超 B.铁业官营制度的时代进步性
C.农耕文明获得长足发展 D.大一统局面促使铁农具产生
2.考古学家在北京宣武门以西到和平门一带发现了151座汉代水井。东汉时,渔阳太守张堪在狐奴县(今北京顺义),利用沾水(今白河)和鲍丘水(今潮河)流经其境的水利条件,组织农民开发稻田8000余顷,分给农民耕种。这从侧面反映出两汉时期( )
A.水利灌溉工程形成网络 B.南稻北粟格局根本改变
C.水利助推农业产量提高 D.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3.裸烧法是综合采用支烧和垫烧工具进行的瓷器烧制方法。在北宋中期的观台磁州窑遗址内发现的碗、盘底部都有三个支钉痕迹,即为裸烧的痕迹。这表明支钉( )
A.为磁州窑最早使用 B.是裸烧时使用的制瓷工具
C.在烧制瓷器时起到固定的作用 D.可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的粘连
4.某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5.下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粮仓”画像石。据此图可推知,当时( )
A.“与民休息”的政策成果显著 B.存在地方势力膨胀的隐患
C.农业生产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D.个体农民承担繁重的赋役
6.明代徐一夔居于杭州相安里,那里不少富人组织手工作坊,“居工以织”。据其《织工对》所记,织工们以日之所入养家糊口,各坊主高价竞相雇请技艺出众者,“倍其值不吝也”。这说明当时( )
A.新的经营方式已经出现 B.雇佣关系在纺织业逐渐普及
C.杭州成为全国纺织中心 D.家庭副业成为织工收入来源
7.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以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劳动者进入工厂后就丧失了自由,成为资本的奴役工具,成为机器的“人手”,这种资本和劳动的分离最终造成了劳资矛盾。据此可知( )
A.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深厚基础 B.机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
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凸显 D.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
8.《南京条约》签订后,为了对中国市场进行产品倾销,外国商人开始在中国本土雇用一批中间人,继续沿用商馆中“买办”的名称。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雇觅及延请买办等事宜,由外商和中国人直接商议,中国的地方官员不得干涉。由此可知,买办的产生( )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妨碍了外国和清政府的联系
C.结束了十三行独揽外贸的局面 D.对中国社会性质变化影响深远
9.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出现了大量的乡土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美化传统农村家乡生活,推崇和颂扬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民“原初生活状态”“。乡土文学”风潮( )
A.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 B.顺应了资产阶级发展的内在需求
C.表达了经济危机之下的精神危机 D.反映了现代化压力下的精神慰藉
10.下图为1858年修建的英国伦敦标志性建筑——大本钟。与此同时,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人们的时间观念得以加强。这在本质反映了( )
A.近代英国社会生活节奏放缓 B.时间观念消除了阶级间隔阂
C.当时伦敦城市建筑追求时尚 D.工业化推动了时间的标准化
11.中国领导人在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中说:“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下列不属于我国在21世纪取得科技成果的是( )
A.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B.“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突破1000公斤
C.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000米
D.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12.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市政当局无为而治,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城市规划运动兴起。到1939年,英国“城市病”得到缓解,城市化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
材料二 英国城市规划运动进程
时间 阶段 具体实施状况
1848—1875年 以公共卫生为中心 颁布了多部与卫生治理相关的法案,中央机构与地方政府展开了以街道、住房和公共空间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行动,城市规划在公共卫生领域基本得到完善。
1875—1909年 以住房问题为中心 出台了一系列住房法案,授权地方政府清理贫民窟地区以及其他结构不当的建筑群。各种非官方建筑团体建造了一定数量的高质量住房,提高了中等阶层的住房条件。
1909—1939年 以综合治理为中心 工业城市在规划法案的授权下积极并创新地实现了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既有对市区较大范围的总体规划,也有对邻近市区的卫星城市实施的综合规划,更有与周边城市联合进行的区域规划。
——以上材料摘编自梁远、刘金源《近代英国工业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1848—1939)》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规划运动兴起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规划运动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规划运动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科技中心转移概况
第一次 1540—1620年间以意大利为中心的一些国家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其中有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天文学家布鲁诺等,他们都是近代科学的奠基人。意大利成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科技文化中心
第二次 从1660年至1750年,英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领先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这时英国拥有的杰出科学家人数占世界杰出科学家总数的36%以上,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占世界的40%以上
第三次 第三次世界科技中心的大转移发生在1760年至1840年之间。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科学家做出的重大科学发明占全世界发明总数的40%以上。这一切足以说明,法国已完全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第四次 第四次世界科技中心的大转移发生在1840—1910年之间。据统计,从1851年至1900年,美、法、英、德四国所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数目分别是:美国33项、法国75项、英国106项、德国209项。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加速了德国产业革命的进程。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德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化强国。这些标志着德国在科学尖端领域已全面地超过了英法
第五次 第五次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发生在1910年之后。1945年美国试验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46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8年美国人造卫星也上了天,使美国科学技术处于遥遥领先的水平
——摘编自张文彦等主编《自然科学大事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锄、铲、犁铧等反映了秦汉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情况,说明秦汉时期农耕文明获得长足发展,故选C;材料只是反映了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无法体现铁制农具制作工艺高超,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铁业官营制度,排除B;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农具,排除D。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北京一带利用水利优势开掘水井,开发稻田,这属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表现,故选D项。A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没有相关农业产量提高的信息,排除C项。
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制瓷工具支钉。从材料“裸烧法是综合采用支烧和垫烧工具进行的瓷器烧制方法”“碗、盘底部都有三个支钉痕迹,即为裸烧的痕迹”可以看出,裸烧时使用了制瓷工具支钉,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磁州窑遗址内发现的器物上有支钉的痕迹,但不能表明磁州窑最早使用了支钉,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支钉的作用是防止粘连,与固定作用不同,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支钉防粘连的作用,故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由图片下文字信息“酒器”“乐器”“舀水器”等可得出B、D两项;由“商代”“西周”“春秋”等可得出C项。从图片中看不出青铜铸造业的规模和组织,A项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可以看出,东汉豪强地主田庄内部有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等,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豪强地主的政治实力也不断增强,存在地方势力膨胀的隐患,故选B项;“与民休息”是西汉初年实行的政策,排除A项;从图片中无法看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排除C项;图片无法体现赋役的繁重,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杭州出现了富人组织的手工作坊,各坊主雇佣织工生产,织工们以工资收入养家糊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型经营方式,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雇佣关系“逐渐普及”,排除B项;材料缺少对比信息,不能说明杭州的纺织地位,排除C项;织工们计日受值,从事坊主们的私营手工业,不是家庭副业,排除D项。故选:A。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厂制度建立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这一现象的出现,其实也就是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根本对立,故选C项。其余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
8.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买办成为洋商在华的代理人,成为西方国家侵略和控制中国的有力工具,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买办与外国商人直接联系,不受中国地方官员干涉,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买办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并不妨碍外国和清政府的联系,排除B项;十三行独揽外贸局面结束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并非由于买办的出现,排除C项。
9.答案:D
1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制兴起,需要有标准化的时间,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时代英国生活节奏加快,故A项错误。阶级隔阂不可能被消除,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时间的标准化,“伦敦城市建筑追求时尚”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8月,CR—01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研制成功,使我国机器人的总体技术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成为世界上拥有潜深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的少数国家之一,C项符合题意;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是在2020年,排除A项;“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突破1000公斤是在2014年,排除B项;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是在2019年,排除D项。故选:C。
12.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从图片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在不断提高,故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工匠的经验总结,科学没有发挥最重要的作用,故B项错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劳动者不是以体力支出为主,而是以脑力、智力支出为主,劳动强度减弱,故C项错误;信息化出现于现代科技发展时期,故D项错误。
13.答案:(1)工业革命;自由放任政策;“城市病”。
(2)目标明确;阶段性(渐进性);立法推进;中央与地方配合;关注民生(解决公共问题);民间力量参与;创新性;综合性。
(3)缓解“城市病”(改变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善民众生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拓展了城市空间;提供城市化发展借鉴。
解析:(1)根据材料“在英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市政当局无为而治,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可知工业革命的影响,出现“城市病”;结合所学可知受自由放任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可知以时间划分三个阶段,具体解决问题,有阶段性;根据材料“领布了多部与卫生治理相关的法案”“出台了一系列住房法案”“工业城市在规划法案的授权下”可知有立法推进;根据材料“中央机构与地方政府展开了以街道、住房和公共空间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行动”可知中央与地方配合;根据阶段性内容可知关注民生问题;根据材料“各种非官方建筑团体建造了一定数量的高质量住房,提高了中等阶层的住房条件”可知民间力量有参与;结合材料可知具有创新性和综合性。
(3)根据材料“到1939年,英国‘城市病’得到缓解,城市化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可知缓解“城市病”,推动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规划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民生,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拓展了城市空间,为其他城市发展提供了借鉴。
14、答案:(1)轨迹:从地中海沿岸到大西洋沿岸;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到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美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科技领先地位。
(2)原因: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发生转型;科技政策的推动;等等。
影响:可从综合国力对比的角度、国际格局演变的角度、社会文明进步的角度回答。
(3)答案:顺应世界近代化发展潮流;积极进取;敢为人先;追求创新;创造公平公正开放的社会环境。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微讲之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讲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含解析)

[db:内容2]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