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平顶山许昌2021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简介:查看完整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河南省济源平顶山许昌2021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22题,约9820字,答案扫描。

  济源平顶山许昌2021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中国革命文学(以下简称“革命文学”)在中国社会革命的历史语境中应运而生,对当时中国社会与文学的变革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研究“革命文学”的谱系和结构,是对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生成发展以及本体精神的考察。这一研究既是一个体现文学与思想互动张力的学术命题,又是一个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
  对“革命文学”谱系与结构的研究,基于“社群”视域,完整展现和合理解释了“革命文学”的存在之由、变迁之故。如在20世纪20年代的新青年社、新潮社等文学群落中,作家的革命意识和革命文学追求,都集中反映了社群场域中新旧文化的冲突、思想的激变,并推动了现代中国文学与革命的发展。而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作家群体,追随时代的革命步履,以统一的组织形态完成了现代文学的运行机制。20世纪上半叶“革命”的阶级意识、抗战精神与“文学”的民族想象等话语之间的内在互动结构关系,凝聚出了社会革命思潮的核心价值、“革命文学”的精神内涵,成为“革命文学”演变发展的内驱力。
  梳理“革命文学”作家谱系,可以在现代中国革命史与文学史相互交叉的场域,发现“革命文学”历史叙述的特质和革命文艺核心理论的形成。20世纪,大批热血青年借助文学自觉认同革命,又直面现实,于是就有了贴近现实的“革命文学”,也有了“革命文学”多元的样态。考察不同作家的革命经历、个性创作取向、特殊文化背景等,可以勾勒出他们进入“革命文学”时代书写的不同图示,捕捉到“革命文学”历史的全息投影和革命文艺核心理论丰富的构造纹理。那一时代的作家往往处于文学与革命的两难之境中,作家谱系研究特别重视这一点,从作家身上的这种矛盾去深度描摹现代中国革命文艺发展过程的斑斓色彩,揭示文学与革命通过作家主体同构的复杂精神因素。我们既要找到“革命文学”核心的思想理论,还要为“革命文学”诸多现象的发生演变找到契合时代主流的、合理存在的答案。
  对“革命文学”谱系与结构的研究,是要发现“革命文学”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使命的积极影响。早期,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身上呈现了“革命文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同基调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关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些革命女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女性自我意识对现代中国“文学与革命”历史价值的积极重构。40年代,关乎知识分子话语与工农兵话语时空对接、交叉、重构的“延安文学”聚结了一支“革命文学”队伍,其核心正是中国革命现实“如何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文学为什么人”等问题。特殊空间的“延安”使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学”真正落地,“延安文学”已超越一般意义的地域命名的文学。
  将“谱系和结构”作为研究视点和目标,就是要深度揭示“革命文学”的特殊文化意义通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被表现出来。社群结构、作家谱系、文学史阶段形态之革命实践文学和文学表现的革命内容,重构的不仅仅是“革命文学”丰富复杂的样态,更是发现现代中国文学独立叙述框架的依据和文学史典型意义之所在。任何历史研究最终指向的都是当下和未来,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文学,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密切关联,现代国家意识、人民意识等进一步升华,本质上正是对现代中国革命核心宗旨的坚守与弘扬,也体现了“革命文学”的内在精神传统。
  (摘编自杨洪承《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精神传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中国文学本体精神的考察,是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问题。B.凝聚出社会思潮核心价值的“革命文学”,对当时社会与文学变革影响极为深远。
  C.解决作家置身于文学与革命的两难之境的问题,就要梳理谱系,探寻复杂的精神因素。D.要深度探寻“革命文学"的特殊文化意义,研究“谱系和结构"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基于时代需求,提出了“革命文学”谐系和结构研究这一学术命题。
  B.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阐述了“革命文学”的演变发展。
  C.文章第四段对一些革命女作家创作的论述,证明了女性自我意识的积极作用。
  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观点,再分角度论述,最后阐明研究的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革命文学”贴近现实、样态多元,与青年自觉认同革命又直面现实不无关系。
  B.梳理“革命文学”作家谱系,可以发现革命文艺核心理论的形成及其构造纹理。
  C.“延安文学”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地域命名的文学,使“革命文学”真正落地。
  D.研究“革命文学”的内在精神传统,对当代文化建设的新使命具有积极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1月24日,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我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1月立项并正式启动以来,已连续咸功实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和嫦娥四号等五次任务。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
  本次任务的目标主要是开展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获

河南省济源平顶山许昌2021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