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附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政治h试题答案 (更新中)

云南师大附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政治h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云南师大附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政治h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试题答案

云南师大附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政治h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云南师大附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政治h

2.用一副三角板能画出多少度的角?“除了30度、45度、60度、75度……应该还有165度!”学生米之贤和廖钧宇发现,他们找到的一个答案并不在所列参考答案中。二人就这一疑问给教材编写组发去了邮件。学校也鼓励学生“找课本茬”,给课本挑错。学校的这一“鼓后”行为A.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质疑精神B.一味追求独特,能培养不人云亦云的独立思考能力C.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国家尖端技术科研型人才D.能引导学生不断完善教材,让学生成为合格的教材答案编辑者

云南师大附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政治h

材料一18世纪的欧洲被称之为“中国的欧洲”,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字认识中国文化。16世纪下半叶,欧洲陆续出现葡萄牙人的《中国报道》等记述中国的著述,种类繁多,如《中国新地图集》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国植物》中医津要》中国礼仪论》等。他们还将儒家的“四书”译为西文出版,为默洲“汉学”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亦促成欧洲社会“中国热”风潮出现。——摘编自马建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材料二但是“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文化有可取之处”。赫尔德认为“这是一个为避免犯错误而仅有一个人干活的群体……它对一切外来事物都采取隔绝、窥测、阻挠的态度”。19世纪时,欧洲流传一个比喻“这个帝国是一个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绘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的血液循环已经停止”。当更多的欧洲人这样看中国时,他们的军舰来叩关了。——摘编自夏瑞春《德国思想家论中国》材料三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美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然自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我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未有。吾人对于向所美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其怀疑之意见,而国人之效法西洋文明者,亦不能于道德上或功业上表示其信用于吾人,则吾人今后不可不变其盲从之态度,而一审文明真价之所在。——摘编自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1916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6至20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认识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态度改变的原因。(6分)

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分,(1)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答:(2)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答:

云南师大附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政治h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